农业考察团赴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学习考察报告
农业考察团赴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学习考察报告 农业考察团赴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学习考察报告 开拓新思路谋求新跨越 以现代农业大发展助推农业做大做强 ——****县农业考察团赴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学习考察报告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 ****县第十三届第三次全委 (扩大 )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精神,用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指导工作,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县农业经济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 %%%%%带领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成员、有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农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企业的经理赴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就现代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处,考察团成员都带着问题,虚心请教,求取真经,看一路、学一路、议一路,杨凌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之足、发展水平之高、发展规模之大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每一位成员为之震撼。通过考察,洗脑清脑,明确 了方向,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主要经验 (一)农业园区谋划起点高,建设规模大。 20以来,以 “现代农业看杨凌 ”为目标,建设了占地 15 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以设施蔬菜、小麦良种、苗木花卉、经济林果、食用菌、奶肉牛养殖和生猪养殖等为主的八类产业。园区建设坚持 “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 ”的原则,突出 “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 ”的现代农业特征,布局建设 “一轴一心八园 ”。 “一轴 ”是指沿杨扶公路建设产业轴, “一心 ”是指园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八园 ”分别是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 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物流园。目前,共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 1 万亩 5460 多座,塑料大棚 多亩,精品苗木和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到 余亩,规模化、标准化奶肉牛、生猪养殖场分别达到 3 处和 15 处,全区奶肉牛存栏 头,生猪存栏 头。 (二)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健全。一是完善技术服务和培训机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 名专家教授成立了专家团队,选聘 69 名农民技术员,组成园区技术服务队。开展设施农业和林果业生产等专题培训 47场次,受训群众 5000多人次。建立生猪实训基地、设施农业实训基地、农民创业基地等一批创业实训基地。二是建立信息化服务体系。开通杨凌 12316 语音查询服务系统,建成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 106 个,实施了 “三电合一 ”、 “三网融合 ”等信息化建设。三是建立农产品物流储运体系。在园区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 16 处,建设大型农资和蔬菜批发市场一个;举办 “杨凌瓜果蔬菜节 ”,在杨凌农业信息网站设置 “网上展厅 ”,促进了农产品供需双方对接。四是形成了现代农业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园区水、电、路及绿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 元,新修水泥主干路 40 公里,沙石生产路 38 公里,新打、修复机井 112 眼,埋设输水暗管 171 公里,建成 2 处雨水收集示范点,架设变压器 81 台,配套高压输变电线路 20 公里,新建产地市场 12 处。成立了园区水电维修队,建立了水电维修网点,及时解决园区生产建设中的水电问题,确保园区生产顺利开展;成立了园区环卫队,负责园区道路、绿化苗木的管护及园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保持园区环境整洁。 (三)体制机制新、运行效果好。建设好园区农民的组织管理和土地的集中管理是前提,如果不能把单个的农户集中管理,把分散的土地连片使用,园区建设就是一 句空话。为此,他们成立了 287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 20户,仅园区设施农业基地就有 121 个合作社;另外还成立了区土地流转管理中心和大寨、五泉、揉谷三个镇土地流转办公室,组建土地银行 36 家,累计流转土地 亩(其中设施农业基地 亩,入园企业 亩,核心园区 2300 亩),涉及大寨乡、五泉镇、揉谷乡 3 个乡镇、 33 个行政村、 8000余农户。建立设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协调银行、保险等机构在全区开展银保富,实施蔬菜大棚农业保险,全区大棚参保率达到 上。 (四)生产标准化 程度高、要求严。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行 “市场准入产地准出 ”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级监管网络体系。建立了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灾害天气预警、设施农业现代化监测、测报、信息处理和可视化信息采集,大棚内温度、湿度及病虫监测等体系。二是确定天和园合作社、揉谷合作社、锦田合作社作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配备了二维码打印机及检测设备。建立以大寨、五泉、揉谷检测站为依托的检测、溯源、专家咨询公共服务点,为园区农户提供免费服务。三是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发放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记录本,并培训专职操作人员,开展了产品溯 源和农残检验工作,进一步推广了 “三型五化 ”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四是建成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示范点 13 个;推广多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 3000 亩,推广秸秆反 农业考察团赴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学习考察报告第 2 页 应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光控温控、沼肥综合利用、抗 毒病防治等新技术近 4000 亩,推广名优新特品种 20 多个。 (五)农业产业链条健全,体系完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 “一轴、一心、八园 ”的现代农业全链条要求进行规划布局,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农业生产、产品加工、物流储运到市 场对接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围绕产业示范,先后引进入园企业60 家,其中:标准化示范园 35 家,孵化园 23 家,国际合作园 2 家,合同引资 12 亿元,三年累计完成投资约 8 亿元。设施蔬菜、小麦良种繁育、苗木及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都是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为主体,采用 “公司 (协会 )+科技人员 +基地 +农户 ”的组织方式运行和发展。 二、主要启示 杨凌现代农业的发展得益于他们坚持科学发展,把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是他们高站位谋划、高强度推进、大胆创新实践,敢于自我突破的结果。他们在 实践中积累和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深思自省。 1、解放思想促创新,是农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只有观念更新,工作才能创新。杨凌发展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大胆闯、大胆干,才能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大有作为。杨凌把现代农业发展始终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去定位,目标是全国现代农业看杨凌,以大气魄来确立目标,引领农业的超常发展。他们建设了占地15 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 ”一轴一心八园 ”,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搭建起平台。为促进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打破乡 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组建了 “土地银行 ”。面对目标任务,人家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能行,怎样能干成;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这样不行,这样会出问题。当前,我们看到优势而不妄自菲薄,看到差距而不甘落后,更不能只争论、不行动,必须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出大举措,跨步向前,实现突围,在不可为处谱写新篇章。 2、抓住主要矛盾,是实现农业做大做强的根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有实无名的状况,必须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打造农业特色、凸显农业亮点。杨凌坚持将资本驱动、资源驱动、技术驱动有机结合,不搞村村点火、处 处冒烟的低水平建设,而是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棚菜、果品规模种植带,集中建设农业示范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观学习中了解到,杨凌园区设施农业基地有 120 余家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大中棚建设技术服务、市场销售、农资供应等产中、产后服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杨凌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达到 8 家,涉及绿色果蔬培植、林业、畜牧业;农业科技推广企业 2 家;农业生产资料企业 13 家,涉及种苗培育、农产品营销、农资。实现了规模农业、集约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精 准农业、效益农业的相互融合。 3、 “三化 ”互动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三化 ”即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按照 “政府组织、政策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实施 ”的原则,杨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小麦良种、精品苗木、经济林果、花卉、食用菌、生猪及奶肉牛繁育等八类产业。截至目前,八类产业累计建成 5 万余亩。其中,建成设施农业基地 亩。建成苹果、猕猴桃、核桃以及抗干旱观赏植物等种苗繁育基地 20亩,带动农户繁育种苗 20。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基地 15000 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基地占地 1661 亩,已存栏母猪 2600头。引进了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万头秦川牛养殖繁育基地(占地 1019 亩,计划投资 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产业示范园(占地 1122 亩,计划投资 元)和杨凌澳源牧业有限公司良种奶牛养殖(占地 691 亩,计划投资 8700 万元)等 3 个基地。发展小麦良种 3000 亩,辐射带动区外发展 7000 亩。引进今日花卉公司占地 328 亩,已建成并开始育苗。建成年产 1000 吨杏鲍菇鲜品的工厂化生产线和年产 8000 吨的食用菌阴阳棚 20座,带动农户发展阴阳棚 60 座;建成年产 20的杏鲍菇栽培工 厂一座,带动农户建设120 座食用菌中棚。企业带动,农户实施促进规模化、组织化、特色化,对产业发展起了关键作用,而在这一方面,我县还处于以农户为主导的发展状态,成方连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刚刚起步,带动能力不强。同时,标准化程度低、品牌不响也制约了农业特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亟需大力引导资本和生产要素向农业产业聚集、滋养和滋生,以做足规模基础、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区域特色。 4、创新体制活机制,是农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体制机制决定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杨凌按 照 “现代农业看杨凌 ”的定位,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在推进园区建设上,杨凌将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工程、具体责任人员、倒排工期、倒推进度,有力地促进了园区建设。 在促进规模发展,推进土地流转上,探索出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方法。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占地 15 万亩。园区规划涉及四乡一镇 70 多个村的土地,要实现土地相对集中规模化经营,就必须打破乡村地界,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现状。 20以来,他们借鉴外地经验,坚持 “依法、自愿、有偿 ”和 “不变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 ”的原则,提出了通过组建 “土地银行 ”,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起来,推动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对土地银行的定性是,在村两委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从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储、出租、转包等中介服务。主要职责:一是把农户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到土地银行,即 “存地 ”;二是将土地银行的 “存地 ”对外租赁,即 “贷地 ”;三是收取和兑现地租;四是协调流转中的相关问题,调解纠纷等。在管理服务方面,逐步健全了区有中心、乡镇有办公 室、村有土地银行的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区上成立了土地服务流转中心和土地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全区土地银行的业务指导、规范管理,以及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工作。各乡镇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具体负责辖区内土地银行的日常管理和监督,集中保管土地银行的档案资料,监督管理土地银行的土地租金,调解土地流转矛盾和纠纷。同时,区财政给土地银行每年补助运行经费 1 万元,支持土地银行正常运转,开展工作。在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我县还需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实地 考察,认真反思,我们认为,农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上、思想上、体制机制和工作魄力上。 我县是农业大县,在农业发展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在发展环境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 “十二五 ”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我县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产业扶贫政策持续深入开展。省市明确了 “一产抓特色 ”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这些都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优越条件。二是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土地流转加快,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品过的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我县被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20 年)确定为蔬菜生产优势区,被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015 年)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县,林果生产优势区,棉花生产优势区。 “十二五 ”期间,粮食核心区、蔬菜产业示范 县建设、新一轮扶贫攻坚、农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将极大地提高我县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借鉴先进经验,在发展中努力克服和解决农业资源供应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部健全等矛盾和问题,发挥自身优势,谋求跨越发展,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这次考察给我们最大的思考就是如何解放思想?怎样使解放思想落到实处?让解放思想的行动真正转化为现实成果。一是走出去解放思想。各乡 镇、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考察学习,用生动鲜活的发展事实教育广大干部开拓眼界、开阔思维。二是真抓实干解放思想。分析 ****农业发展实际,找准农业发展的着力点,通过解放思想,把各项决策、方针、政策更加科学的执行好,落实到农业各项工作,推动农业大发展、快发展。三是实践创新解放思想。学习先进经验,在工作实践中加以创新,激励干事创业,催生发展新活力。 2、大力推进农业转型。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实现农业由大作强,规模、品牌和市场是瓶颈制约,为此要以这三个方面为突破口,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坚韧的干劲扫除 障碍,放宽思路、放开手脚打好农业转型攻坚战,真正使 ****农业出亮点、出品位。 一是抓规模扩张,促设施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蔬菜、畜牧、果品三大产业,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立足县域发展特色,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外情,确保发展战略科学、清晰,前景明朗。围绕发展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一条思路抓到底,落实不断档。要选准县域发展的突破口,确保发展战略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实现借势发展、借力发展。要做足规模优势,我县许多农产品比如西瓜、樱桃西红柿、梨 等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和品质优势,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采取 “典型示范,全面带动 ”的措施,选择种植养殖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的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以规模筑市场,向规模要效益,形成规模效应,做到每个主导产业、规模种养项目都有示范试验基地,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生产。 二是抓企业培育,促产业链延伸。农产品能否顺利走向市场,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程度高低。要继续采取 “公司+农户 ”、 “协会+农户 ”、 “能人带农户 ”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发展 “订单农业 ”,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一 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引进培强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数量规模,带动 “一村一业 ”发展。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推动 “一村一品 ”的发展。二要建立一批农业产业链条。积极引导现有各类特色产业加工作坊进行整合兼并升级,培育和延伸特色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依托益彰食品等企业,逐步扩大基地辐射面,做大蔬菜等特色加工业,延伸果菜加工产业链,整合现有杂粮、食品加工品牌和生产企业,培育开发系列品牌和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延伸杂粮、食品加工产业链。三要 发育一批市场中介组织。进一步完善 “一村一业、一屯一品 ”的发展机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要搞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示范。通过试种筛选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良品种。加强同农林研究所等科研场所的合作,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 三是抓产品提品质,促品牌创建。品牌不仅是广大消费者选择产品的一种标志,更是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附加值的综合体现。发展 “一村一一品 ”,目的就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产品的畅销带动产业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农业的外延扩张,一手抓内涵改造,全面实施创品牌工程。一要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注重产品质量,加大品牌创建和推介力度强化宣传指导,筑牢品牌理念。要做到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名牌战略当作今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我县在市场有较大知名度的品牌农产品“漫河西瓜 ”,要继续通过举办如西瓜节等大型活动,打响牌子,不断扩大影响面。二要积极培植载体,奠定品牌基础。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单靠销售初级农产品,这种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企业在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把农产品加工列入其业务范畴,这就为农业产品打响 品牌战略提供了便利。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要在立足做强现有企业,扶持壮大益彰食品等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加快引进创办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三要实施有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中表现出品牌不名、有牌无品;同品异名、一卵多生;缺乏规划、管理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业品牌管理体系问题。就我县而言,实施品牌战略,没有必要每个农产品都注册商标,更不要一个产品注册数个商标,如漫河西瓜、伊强牌西红柿等就要分别以一个品牌出去,集中全 力打造一个品牌。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力,做大农业品牌,挖掘品牌潜能,搞好产品整合。同时,漫河西瓜、中捷果品已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载体,在深加工产业方面挖掘潜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开发果汁等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品牌效益。 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 “农业发展区域化、特色农业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 ”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用大气魄、大视野、大力度,推动农业大发展。一是要大气魄规划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以环京津 区域为先导,紧紧围绕蔬菜、果品等特色产业,建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一批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基地、独具魅力的农业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天然的生态环保基地,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发挥扶贫资金、农业技术、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力争在全市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要在项目引进上要有大视野,促进农业多元化投资。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及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及时为在家创业农民提供相应政策及资金扶持。同时,瞄准国内外市场、拥有资本、拥有名牌的名企、大商 、大型超市、市场,积极对接,引进项目,逐步形成 “企业 +农户 +基地 ”的发展模式。三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大规模、集中连片、沿路成方连片流转,加大流转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入驻。加速培育一批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开展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 4、大力推进农业各项工作落实。先进地区好的做法,我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没有做到。一是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拼搏奉献,创新实干,闯出新天地,打开新局面。二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 识。在农业各项工作中,勇于任事,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机遇面前不迟疑。三是进一步浓厚 “比学赶帮超 ”的氛围。加强农业工作调度和督导,加强观摩拉练,促进各项工作在比中干,在干中学,确保圆满完成农业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为农业跨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编辑:晓喻)